fbpx

元宇宙將全面顛覆印刷的小宇宙 | 虛擬化之後印刷工業該何去何從?

電子雲端取代紙本,早已不是新聞,當所有圖文載體都電子化以後,就是印刷業滅亡之時,敬請期待。

現況尤其文化圖書類感受明顯,各大平台的電子書愈來愈完整,成為許多人閱讀的新媒介;此外,Podcast、孜孜線上聽等平台讓看書變成「聽一本書」,也符合現代人多元獲取知識管道的需求。種種的潮流、新的習慣、趨勢,似乎都與實體的印刷背道而馳,在永續經營的理念下,印刷業必須提早思考如何與虛擬世界並存,有什麼印刷不可被取代的價值?在虛擬世界的架構下會否有新的印刷需求?有什麼極可能走向歷史的珍貴技術?印刷界將被全面顛覆,這不是未來,而是現在進行式。

虛擬世界觀的轉變

以往我們對虛擬世界的概念比較偏向第三人稱的視角,也許是扮演一個騎士打怪練功打寶,或者經營城市或遊樂園,隨著遊戲引擎愈來愈強大,在虛擬世界中的角色可與虛擬環境中的互動變得更細緻而自由,例如可以恣意攀爬各種建築,或者搶奪來往的車輛,甚至筆者曾經在虛擬遊戲中觀察遊戲中的印刷機,並與網友討論該虛擬印刷機的運作。然而這些互動仍然存在許多限制,其中一項極難突破的自由度,是「創造」,例如經營餐廳的遊戲或許透過成長而解鎖愈來愈多菜色,但這些菜色都是遊戲設計中預先設定好的,無法自己發明一道新菜色。

Minecraft為「創造」這件事情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在Minecraft的虛擬世界中,可以運用許多不同特性的「方塊」堆疊來「創造」不同的物件或建築,不僅建築的外觀是由遊戲者本身創造,連虛擬世界中的地圖都是AI運算產生,而非固定的一個樣貌,當然,在這虛擬世界中也支援「互動」、「分享」、「多人」等重要元素。在這自由創造的世界中,竟有團隊建造了一座圖書館,命名為The Uncensored Library(未經審查的圖書館),收錄了許多國家的禁書、或者被政府打壓銷毀的新聞報導與紀錄。我們現在已經對電子書非常熟悉,但進到一個由遊戲者打造的虛擬世界裡面,閱讀由遊戲者建立的電子書,並且無須遵守現實世界的國家法律,這是怎麼一回事?

元宇宙將全面顛覆印刷的小宇宙 | 虛擬化之後印刷工業該何去何從?
(耗費逾3個月,以1250萬個方塊所打造的圖書館。來源:Blockworks)

當虛擬世界跨越了遊戲的界線,可以在裡面創造、學習、並與其他人在共同創造的世界中互動,以虛擬貨幣交易真實或虛擬的貨物,「真實」的虛擬世界正式展開,可以想像自己配戴著VR裝置,躺在虛擬世界的豪宅泳池旁,小酌紅酒,那又何必在真實世界花幾個億置產買豪宅?且不論已經有許多投資客在虛擬世界中花近百萬置產買「地」了!

 

色彩圖像都能虛擬化,印刷剩下什麼?

清明上河圖、蒙娜麗莎的微笑,都經常被重新改造,做成動畫,延伸了一個作品的時間軸,螢幕與投影的表現都更豐富又細緻,何須再大費周章「印刷」一幅畫?博物館、故宮等單位也都大量使用虛擬影像來展示實體的古物。值得慶幸的是,人類的五感中,觸、味、嗅覺要同步虛擬世界,仍在非常初期的實驗階段,因此虛擬世界要完全取代真實世界仍有一段時間可以讓我們準備,在這段緩衝期間,如何跨越在虛與實之間,能夠從需求的角度,整合虛與實的技術,會是一種印刷人生存下去的方式。

 

從AR切入或許是印刷的一項存在價值

我們可以從AR(擴增實境)的角度來思考這個議題,AR非常仰賴偵測的技術,舉凡人臉辨識、圖像辨識、景深辨識等,透過偵測來判斷實體物件的屬性、位置、尺寸等參數,才能與虛擬的物件並存而不產生破圖、錯位與不真實的問題。

然而雲端系統如何識別物件是什麼東西,是哪一間品牌商生產的商品?該讀取哪一個雲端資料庫?該產生什麼虛擬物件與其搭配?最直接的解答就是「一物一碼」了!給予所有物件一物一碼,包含一維條碼、二維條碼(QR Code、Data Matrix…)等可以由掃碼機判讀的識別碼。

想像帶著AR眼鏡,視線中出現了一個帶條碼的包裝,雲端自動運算並將條碼與空白的包裝取代為有圖有文有色彩的豐富包裝設計,甚至是個「動畫包裝」設計,當要送禮給其他人時,還可以在行動載具上客製化加上祝福的話語或塗鴉,所有事情都在電子平台上進行,唯獨這一物一碼還是需仰賴印刷了!你說可悲嗎?我說不如提早面對現實吧!至少還需要印刷…不過這也只是個拋磚引玉,或許從這個角度切入後,印刷還能衍生出更多的變化也說不定!

AR 印刷技術整合
(在包裝上印刷一物一碼,戴上AR眼鏡就可以產生虛擬包裝圖樣甚至是動畫。來源:淩雲科技)

一物一碼代表每一個物件上都有獨一無二的條碼,也就是「變動性資料」,這屬於數位印刷的範疇,實際的工藝需配合不同的印材而有所不同,舉凡數位印刷、雷射雕刻、噴碼、條碼機等。數位印刷通常在色彩表現上比較豐富而細緻但以平面的印刷為主;雷射雕刻通常只能表現單一的色彩,但較無印刷附著度的問題,可以刻出深度觸感,在曲面物件上的加工彈性較高;噴碼和條碼機可以視作較經濟的數位印刷方案,通常只能表顯單一顏色。

 

數位化的變動印刷,與虛擬世界交叉變化

一物一碼?您可能會反駁,如果每個產品上都只印一顆黑黑的QR Code,那多醜啊!事實上一物一碼未必要是一個條碼或QR Code,只要是能識別此物件的獨特特徵就算是一物一碼,好比現在習以為常的掃臉(FACE ID),因為每個人臉有個別獨特的特徵,當數據化以後,就可以作為一物一碼的識別。

此等複雜的變化性圖案可以被通稱為「變動性資料」,而此種除了號碼以外還要表現複雜的色彩、圖像甚至立體的變化,通常需仰賴「數位印刷技術」。下圖是數位纖維紋的案例,每一個印刷品上有一組獨一無二的纖維紋排列搭配色彩變化,並可以透過雲端資料庫進行辨識。

(數位纖維紋。來源:協進國際)
元宇宙將全面顛覆印刷的小宇宙 | 虛擬化之後印刷工業該何去何從?

此等軟體開發的時間並不長,且目前主要應用在防偽印刷領域,但可以期待未來發展出更多個性化、視覺化設計的應用,例如每雙鞋款可以在下訂時才客製化決定鞋面的配色,而不同的配色還可以在AR眼鏡中產生個性化獨特的動畫表現。

元宇宙將全面顛覆印刷的小宇宙 | 虛擬化之後印刷工業該何去何從?
(萬花筒變色引擎結合資料庫功能。來源:協進國際)
元宇宙將全面顛覆印刷的小宇宙 | 虛擬化之後印刷工業該何去何從?
(萬花筒變色引擎結合資料庫功能。來源:協進國際)

虛實整合可以延伸使用者體驗

更進一步的資訊整合,則需提供雲端資料庫串連的服務,例如掃描條碼可以進行防偽驗證與產品溯源,這已經是行之有年的印刷資訊整合服務,而近年來這個概念被更延伸到整個電子商務與電子行銷的範疇。大部分的產品包裝上都會有品牌網站的QR Code連結,然而會去掃描QR Code的人寥寥無幾;而在變動性資料的整合服務下,QR Code已不侷限固定的官網網址,掃碼可以立即進行商品配對並抽獎、或者獲得電子禮券,進而大幅提升消費者掃碼的動機。一但消費者掃碼進入雲端系統,就可以記錄使用者習慣的大數據,並對會員做二次行銷,帶動商業活動的循環。實體的商品上必須要有識別一物一碼的印刷,而又需配套雲端資料庫系統以及電子商務平台,並透過行銷思維帶動,這就是一種「虛」與「實」互相整合的方式。

元宇宙將全面顛覆印刷的小宇宙 | 虛擬化之後印刷工業該何去何從?
(QR Code整合電子禮券帶動實體商品與虛擬行銷的循環。來源:淩雲科技)

回歸初衷,專注自然實體的美

儘管虛擬世界來勢洶洶,自然與生命的複雜交織而成的美,仍然是難以取代的,我不願意在文初就討論紙張與印刷「質感Texture」或手感的議題,因為我認為大部分印刷界以此為逃避虛擬世界威脅的藉口,然而,當我們已體認虛擬的無限變化,以及對印刷業莫大的威脅時,回歸初衷,口口聲聲說印刷有無可取代的質感,我們是否真的有用心品嚐其中的滋味?近期在FACEBOOK的印刷疑難雜症社中有一位網友提問:「請問夢幻卡、星幻卡、白炫光卡有什麼差別呢?」從字面上看來,提問者對這些紙張的印刷表現、紙張質感、手感、厚度、蓬鬆程度、挺性、表面光澤等等都無所觀察,僅僅想確認這些「名字」之間有什麼差異,曾幾何時我們變得如此「形而上」?著實諷刺,身為印刷領域的一員,我們理當承擔起這個重擔,除了將印刷品印「好」,同時也要能懂的品嚐印刷品的美「好」。

現況多數的印刷包材均為塑膠類,儘管彩盒仍以紙張為主體,多數仍有上光塑膠膜,塑膠膜的複合材質除了較難以回收外,也遮蔽了紙張本身的質感與豐富的細節,雖然有較防水、防油、防破等等優勢,但也減少了印刷與材料之間豐富的變化與溫度,若我們期望印刷文化得以保留更長遠的價值,不仿多花些心力推廣各式不同材質種類或表面壓花的印刷表現;另一方面也有印刷業者積極推廣印刷油墨堆疊產生的浮雕印刷效果,種種的努力,看似成本提高了不少,但我們是否用更長遠的眼光,細細品嚐箇中滋味,並分享給客戶呢?

元宇宙將全面顛覆印刷的小宇宙 | 虛擬化之後印刷工業該何去何從?
(儷紋紙表面細緻而內斂的紋理。來源:OBASSO品牌工房)
Google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