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傳統印刷的防偽手法

一般來說防偽的技術都是比較新的技術,在該技術普及之前因為市場上設備少、技術不穩定、懂的人不多;故而可以架構出防仿冒的門檻。

所以該些技術損耗率必然比較高,成本掌控不容易、相對的成本自然會高,交期也不穩定。
本文想討論一下,有哪些防偽手法是已經完全成熟的技術、設備取得完全沒有困難或不需要特殊設備、以及這些技術仍舊可以被用來作為防偽手段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技術都可以與其他傳統印刷技術搭配使用。

1.破壞刀:
限用於自黏貼紙的防移標(或說防拆、封口)功能,一旦被移動就會破裂而無法再貼回去;如果再結合破壞性的貼紙材質,則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2.破壞性貼紙:
與 破壞刀相同,限用於自黏性貼紙的防移標功能。一旦被移動,標簽本身會發生一些無法還原的變化;最常見的就是浮現出特定的文字或符號,依浮現的狀況又有所謂 全面破壞、局部破壞、全轉移與不轉移…等不同的呈現方式。而出現的圖紋也有肉眼可見的,與必需用紫外光照射才看的到的隱性圖紋。

3.流水序號:
透過號碼機,很容易就可以在印刷品上加上連續號嗎;而這些號碼也就可以配合作通路管理用。只是傳統的號碼機列印的字體與大小都是固定的,印刷質感也較差。最新的數位印刷就比較有彈性了!

4.防偽紙:
紙張製作的第一步驟是抄紙,抄紙的設備非常龐大、其使用的土地與資金的投入也非常的大;而抄紙的最低批量是五公噸,約等於A4影印紙一百萬張。以上種種條件,都使得從抄紙端進行仿製的難度,提高到近乎不可能的程度。
防偽紙就是在抄紙階段a.加入顯性或隱性的纖維、即所謂明彩絲與暗彩絲;b.使用壓輪局部改變紙張的緊密程度(透光度會跟著改變),而得到”浮水印”效果;c.在紙絲與紙絲之間埋入”防偽線”…….

5.防偽油墨:
螢光油墨、變色油墨(粉末比較粗)、光學油墨(太極粉)、香味油墨;以上都是所謂防偽油墨,各種防偽油墨各有其特性。共通點是價格高昂,取得不易;以致一般印刷廠無法製作,而通路不同其細節規格也會不同、仿製的難度當然也就提高了。

6.設計:
透過特殊的設計軟體可已在印刷圖文中加入一些特殊效果,而這些效果當然要作到無法掃描或影印。

a.疊紋效果:
肉眼看到的是一個單色的區域,透過一個特製的網片疊上去則可以看到有意義的圖紋。

b.錢紋:
在設計軟體中輸入一個簡單的方程式,該方程式會去繪製一個封閉曲線的紋路;而這個紋路的複雜度是無法以人工瞄繪來模擬的。通常要跑很多程式才挑得可用的圖案。

c.碎形圖案:
碎型圖案是存在於大自然的一個特質,很多植物的葉子都存在有該特性。
維基百科,碎形通常被定義為「一個粗糙或零碎的幾何形狀,可以分成數個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即具有自相似的性質。 設計軟體依據該特質,也設計出可以產生碎型圖案的軟體;仿冒者如果不瞭解很容易露出破綻。

7.凹版印刷:
一種昂貴、油墨厚度很厚、而列印出來的圖案又不如平版印刷討喜的設備;因為它的圖案不討喜,所以僅限於防偽印刷,一般印刷廠不願意投資;而它的油墨厚度則可以有以下效果:
a.其油墨厚度可以摸得出來,是一種很容易判別的顯性防偽。
b.印紋方向不同,經由對光線的反射產生視角不同的效果。
c.油墨厚度夠厚,可以拿來列印顆粒較粗的油墨;尤其很多防偽油墨含有金屬成份,只有凹版印刷才能列印。

8.鋼印:
以金屬公母模在紙上對壓,擠壓而留下一個凹凸的印紋。

9.全像:
全像的量產化不過短短幾十年,但是可以預期將在短期內將完全與傳統印刷結合。

全像的量產受限於壓紋、電鑄、材質的限制;而一直與傳統印刷沒有太大交集。一直到近幾年來,因UV印刷技術逐漸普及的帶動;全像開始呈現與傳統印刷密切結合的趨勢。目前可用的結合方式有a.燙金b.熱轉印c.冷燙(UV)–而冷燙只要改變UV膠即可適用在各種材質上,並且不需經由壓紋與電鑄製程。其進入門檻除了製版以外,已降低到只是新增一套設備、改變思維罷了! 換句話說,後續普及化的門檻已經不在技術、而是在於市場需求的開展、運用面的整合、設計師的認識與品質的提昇。

以上淺見;還望業界前輩可以指正其中疏漏之處,不勝感念!

黃仁俊寫於防偽整合大師 淩雲科技 2012.05.22

Google Translate »